貓食營養計算機|計算碳水化合物、乾物比與ME熱量比
可同時進行礦物質含量的簡易估算,並提供計算報表。
前言-貓應該吃低碳食物
這個營養素計算機能幫助使用者大致評估市售貓食的三大營養比例,作為選擇或搭配貓咪飲食內容的參考。以下是我個人的餵食理念,提供貓友在使用本工具時的思考方向:
我認為低碳水的肉類濕食應是貓咪日常飲食的基礎,而乾飼料則較適合作為搭配使用,或是在飼主無法親自餵食濕食、也找不到人代餵時的短期選項——這正是乾糧「方便」之處,也是它最常見的用途。
全濕食是最理想的狀況,若飼主無法提供全濕食,我仍建議每天安排至少兩餐或最少一餐的濕食,搭配乾糧餵食(也就是所謂的「半濕食」:內容是有乾有濕的組合)。
低碳肉類濕食不僅能幫助貓咪補充水分,也有助於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。挑選搭配的乾糧時,也應盡量選擇碳水化合物比例偏低的產品。
不過一切都還是要看飼主的預算與實際條件,如果是多貓家庭或同時有在照顧浪貓者,無法全濕食也是可以理解的。只要盡量往這條路邁進,逐步調整、盡力而為,貓咪的飲食品質就有機會慢慢變得更好,這樣就已經很好了。
計算巨量營養素的數字來源與參考價值
最常見、最容易獲得的數據是網站或包裝袋上的「保證分析」(Guaranteed Analysis)。保證分析的數字由於具有最小值(min,不少於多少)跟最大值(max,不多於多少),因此在實際成分上的誤差範圍較大,根據這些數字計算出的結果,只能當作概略的參考。
另一種是「典型分析」(Typical Analysis),理論上應來自實測平均,但實際上,除非有廠商特別說明該組數據是實測取得的,否則仍有可能是從配方估算而來。典型分析通常會比保證分析準確一些,但平均值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誤差容許範圍。
若以實驗室所出具的營養分析報告數字為依據,在計算上便可增加準確度。但讀者亦須理解,每批產品的檢驗數據不太可能完全相同,不同批次有一些誤差值也是正常的。
此外,各地區對營養標示的慣例有所不同,美國、加拿大與紐西蘭的寵物食品較常使用保證分析的格式;歐洲與英國則較多採用典型分析的標示方式。
缺少灰份數據是令人遺憾的正常狀況
在AAFCO的寵物食品標籤規則上,並沒有規定要列出灰份。大家如果看到保證分析有列出灰份這項,都可以說是廠商自主列出的。因此,即使是知名的國外廠商,也常大搖大擺地不列出灰份含量,或者是公開的頁面資訊很不一致,有的產品有列出灰份數字,有的產品就沒列出。不然就是要特別去信詢問,還要遇到願意回信告知的廠商,才能獲得灰份資料。
在沒有灰份數值情況下要進行計算,只能用推測方式帶入,例如乾飼料的灰份用6%或7%計算,濕食的灰份則用2%或1.5%計算等等。這樣的預設值,會大幅影響計算的準確度。
數據不可信的常見情況
- 廠商或包裝上提供的營養數據太少(兩項以上空白)
- 廠商或包裝上提供的五項數字加起來總和超過一百,導致碳水化合物的計算結果為負值。
- 雖提供五項數據,但計算下來過於完美、不合理。例如計算出碳水化合物為0%,但產品成分中含卻有穀類和某些根莖豆類,此即不可信之數字。
若某個聲稱是主食的產品出現以上三種情況任一,並且原廠商拒絕提供更多的資訊,建議避免購買。這些情況若反覆出現在標示為主食的產品上,飼主需多加留意,避免依賴不完整或過於美化的數據做判斷。
許多副食罐的保證分析數字範圍相當寬鬆,經常出現總和超過一百的情況,參考價值低。不過它們本來就是作為輔助角色,因此我也不會特別要求這方面的數據。
理想的貓食碳水比例
- 濕食:熱量比低於10%為佳(基本上越低越好、但如食物內容含肝臟、菊糖等成分,可能會略微提高配方中的碳水含量),如在10%內仍可接受。
- 乾糧:水分極度缺乏,本身並不適合當作貓的食物,但由於不是每個飼主都能提供全濕食,因此若要選用一般乾飼料,碳水化合物的熱量比差不多15%ME就算得上可接受的配方了(如果碳水更低自然更好,目前有少數乾飼料的碳水低於12%ME)。
荷包夠深的家長,也可以參考風乾(air-dried)肉糧型態的乾糧。
有預算考量時的乾糧選擇方向
若家長需搭配乾糧使用,但預算有限,無法負擔碳水低於12%ME的產品
- 可選擇碳水13%-16%ME的產品(數字越低越佳)
- 如果預算實在無法負擔,則退而求其次,挑碳水17%-19%ME的產品,並規劃日後逐步換到更低碳水的乾糧。
以上建議仍應每日提供兩餐低碳水、非魚底的濕食。
糖尿病貓的餵食建議
糖貓必需吃低碳水的食物,糖貓家長若需要在飲食規劃中搭配乾糧,建議除了每日2餐的低碳濕食以外:
- 優先找碳水熱量比低於10%ME的乾糧,
- 或把冷凍乾燥生肉主食(台灣翻譯:凍乾主食)當正餐乾吃,也是可以(非糖貓則優先建議泡水濕吃)。
- 2024年有廠商引進某些國外原廠新推出的「真正低碳水」乾糧(例如Purpose的雞肉配方、Schesir的「生於肉食」系列、Ziwi的「微蒸」系列),如糖貓家長預算允許,也可購買使用。
礦物質欄位說明
磷含量與鈣磷比欄位
在貓食成分中,飼主相對常關注的礦物質有數種,其中又以磷最為常見。鈣與磷為一組成對的礦物質,因此在本計算機當中,設置了「鈣含量」與「磷含量」的輸入欄位,方便飼主自行檢查某食物的鈣磷比(貓主食的鈣磷比建議範圍為1:1~2:1)。
台灣常見的磷含量參考值從哪來的?
台灣目前流行的磷含量參考值,源自多年前有貓友付費諮詢國外醫師自製貓食的食譜,在詢問過程中得到的一個參考標準:初腎貓建議選擇磷含量不超過250mg/100kcal的食物,而一般貓差不多以350mg/100kcal為界。經過多年不同人士與品牌商的銷售廣告,這些數值已成為許多台灣飼主琅琅上口選購貓食的依據。
我個人意見是
(1)貓食中的磷含量對老貓、初腎貓和腎貓會比較需要留意(腎貓是一定要計較),但幼貓和健康成貓則不需特別限制。
(2)數字可當參考,但並非超過350mg就絕對不能吃,如果貓咪喜歡吃某個較高磷口味的濕食,當作偶爾搭配也未嘗不可,但給的頻率和份量,需要家長自行拿捏。
除腎貓外,飼料選擇很少參考磷含量
早年在推廣濕食主食罐的時候,常會提及磷含量(250mg或350mg/100kcal)這項參考值。後來有部分飼主也將這個標準延伸,用來評估一般貓吃的飼料,當做選購與否的考量。
以「都是主食」的角度來看,這項參考值並非只能用在濕食上,不過我印象中會以「磷含量」為挑選依據,來給正常貓選購乾飼料的飼主真的不多;或許有的飼主會同時參考碳水與磷的數值,但這樣的做法也很少見。這兩個評估因素不見得沒有交集,但要找到兩個含量都低的產品,大概不太容易。
換個角度來說,如果不把飼料當成主食(僅當零食,或最多只佔每日的一餐),則磷含量即使超過350mg/100kcal,造成的實際影響可能也不大,因為用的量少(整體攝取有限),其餘餐食皆為富含水份的濕食。
因此我挑飼料還是以碳水含量為最重視的考慮因素,並且絕不把飼料/乾糧當成主食,所以在挑選飼料時,我不會特別參考磷含量。至於濕食部分,除非貓咪有特殊體況或年紀很大,否則我認為健康幼貓和成貓,其實不用特別限制磷的攝取。
如果是希望讓貓少攝取磷而想選磷含量低的「乾」飼料,不如直接讓貓吃偏低磷或低磷濕食,腎貓尤須如此,因為水份能幫助代謝降低腎臟負擔。但因為腎病進展複雜,每隻貓狀況也不同,所以若是有病況,家長可能需要運用多種處方食物(處方罐頭/餐包,流質處方食物,處方乾糧等),想辦法讓家中貓咪多吃一些。而為了水份攝取和幫助代謝,幼貓與正常成貓的日常飲食建議還是以低碳濕食為主,老貓、初腎貓(Iris 二期)再留意找磷含量偏低的濕食選擇。
磷含量欄位可用來計算其他礦物質
若貓咪有特殊身體需求,也可將其他礦物質的數值輸入「磷含量」的欄位,做為簡單換算工具使用。但請記得:系統不會辨識數據來源,只會顯示換算後的結果。
最終要決定給病況貓吃哪種食物(或哪種市售產品),家長還是需要諮詢過診治該貓的獸醫師。